(四)建立應急善后保障體系,提升恢復重建能力。
1. 加強恢復重建機制建設。建立救災應急體制,完善應急救助協調指揮機制。制訂完善安置、救助、補償、撫恤、保險等恢復重建工作程序,編制災后恢復規劃,統籌安排受災地區的重建工作。建立對口支援機制, 健全社會捐助機制,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重大災害恢復重建。
2. 健全調查評估機制。建立突發事件調查評估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突發事件調查評估指標體系。建立全省應急能力評估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對各地級以上市、順德區應急管理工作的績效考核和能力評估的流程和標準。
3. 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引進社會組織和個人力量,促進社會互助,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救助體系。建立健全災害保險制度,拓寬災害風險轉移渠道。建立完善心理干預專家隊伍和社會公眾心理監測、引導與危機干預機制,加強危機心理干預工作。
(五)完善基層應急體系,提升基層應急能力。
1. 健全完善基層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加強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建設,建立扁平高效的應急管理模式。強化各專項應急管理工作機構建設,明確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深入開展“應急管理示范區”創建活動。
2. 建立基層應急隊伍體系。鄉鎮(街道)整合具有相關救援專業知識和經驗的人員,建立“一隊多能”的基層應急隊伍。督促本區域內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村(居)委會建立由本單位職工、村(居)民組成的專職或兼職應急救援隊伍,組織村(居)委會建立應急志愿者隊伍。
3. 建立基層應急指揮技術體系。加快推進各地級以上市、縣(市、區)綜合應急平臺、專業應急平臺建設和互聯互通,不斷完善應急指揮功能,逐步形成省、市、縣(市、區)、街道(鄉鎮)四級應急指揮技術體系。
(六)健全應急宣教培訓體系,提升社會參與能力。
1. 健全應急宣教體系。強化面向公眾的應急知識普及,通過建設面向公眾、形式生動、科學性強、覆蓋全省的應急科普宣教媒體發布渠道,提高公眾的應急避險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通過電視公益廣告普及應急知識,加快建設中小學生應急管理教育基地和應急避險模擬體驗館。在大中小學各個學習階段開設相關課程,落實教材和師資。
2. 健全應急培訓體系。建設一批應急培訓、演練和教育基地,分級分類進行應急管理培訓。依托省應急氣象頻道、各級政府應急管理網站(頁)、應急平臺體系,深入探索形式多樣的應急管理培訓方式與手段。逐步建立應急救援和應急志愿服務資質認證與考核制度,提升應急救援與服務工作的專業化水平。
3. 健全社會動員體系。充分發揮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突發事件應對中的作用,建立健全有效的社會動員體制機制,構建以政府為主導、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應急動員格局。加快推進全省應急管理機制與國防動員機制的有效銜接,增強應對多種安全威脅的整體合力。
4. 健全應急志愿者隊伍體系。加快應急志愿者的招募、培訓、考核工作,壯大應急志愿者隊伍。完善應急志愿者管理辦法,加強應急志愿者隊伍的統籌與管理。
(七)強化重要基礎設施和關鍵資源安全建設,提升安全運行能力。
1. 開展重要基礎設施抗災能力和關鍵資源安全評估。加強全省重要基礎設施的安全運行狀況調查,積極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安全評估等相關制度。建立完善重要基礎設施風險隱患數據庫,健全資源安全預警機制。
2. 提升重要基礎設施和關鍵資源安全水平。對基礎設施分類制訂抗震加固改造計劃,實施建筑抗震加固工程。加強關鍵資源保障能力建設。增強應急保障能力,大力推動大中城市、人口密集區、經濟集中區等重要防護區域的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3. 完善并實施基礎設施和關鍵資源應急保障計劃。完善重要基礎設施和關鍵資源應急保障預案,增強城市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規劃和建設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完善生活必需品及糧油市場監測預警、政府儲備和應急投放網絡體系。完善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體系,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八)推進巨災防范與救援體系建設,提升巨災應對能力。
1. 建立統一的巨災應急指揮協調機制。研究總結國內外巨災應對的經驗教訓,建立統一指揮、應急聯動、快速響應的巨災救援聯動與協作機制;研究巨災應急指揮機構方案,建立應急指揮參謀團隊,探索科學有效的巨災應對模式。
2. 開展區域巨災風險分析及應對能力評價。開展針對巨災的發生發展機理、防御、應急準備、處置救援等研究,查明和分析區域巨災隱患及應對巨災的功能缺陷,綜合評價區域巨災應對能力,形成應對策略。
3. 加強巨災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從巨災應對的要求及規律出發,開展巨災應急救援的信息、通信保障渠道和手段研究,提出通信保障策略。有序推進海上溢油應急響應基地建設,增強溢油清污能力,建立有效的油污防控體系。加強應對巨災的宣傳教育和應急演練,提升全社會的巨災認知水平和應急能力。
(九)深化應急指揮技術體系建設,提升科技支撐能力。
1. 完善應急指揮技術支撐系統。推進應急指揮技術支撐系統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重點發展應急平臺支撐技術、應急組織支撐技術和應急決策支撐技術。
2. 全面推進物聯網技術應用建設。結合公共安全監管的實際需求,推進城市安全運行和應急管理領域物聯網應用建設,建立全省應急系統物聯網應用體系,全面提升我省應急指揮技術支撐系統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
3. 發展公共安全科技。加強我省公共安全領域有關高校和科研單位的研究條件和人才建設,完善公共安全科技創新體系。動員社會力量,加強對公共安全核心技術突破、技術系統集成和重大裝備研發的科技支撐,提升公共安全自主創新能力。通過政策扶持、政府采購等方式,促進公共安全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培育和發展公共安全科技。
(十)推動應急文化和應急產業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1. 大力弘揚應急文化。充分利用報刊、電視、互聯網等媒體,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制作影視作品等途徑,大力弘揚應急文化。加強宣傳活動,增強公眾應急意識,提高公眾應急能力。
2. 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編制應急產業指導目錄,研究制訂應急產品技術標準。鼓勵企業對現有產品開展滿足應急需要的適應性改進,推進重要應急工業品的規模化、專業化、系列化發展,推動形成一批應急產業聚集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