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后時隔5年,蘆山7.0級地震又一次降臨四川。從震級速報到無人偵察機起飛,從國家第一時間啟動預案到軍隊地方聯動救援,蘆山震后顯示出政府反應快速。遭遇停水斷電,通信中斷,寶興成為“孤島”;大量專業救援力量與民間救援力量涌入雅安,道路擁堵不堪。對于這種狀況,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副教授李明稱,災后的反思很重要。
寶興為何成為孤島?
通信
現狀:地震后,三大公共通信公司的網絡斷網,寶興縣成為“孤島”。次日,國務院和省級指揮部主要負責人,也在等待孤島的消息。應急通信無力,給救援指揮部的決策和救援力量調配造成極大困難。
李明:信息在重大災害應急處置中是最重要的需求。在各國的災難救援中,通信都是第一位要保障的重點,而公共網絡的基站容易在災害中損毀。其次,災難后大量公眾用戶使用會造成網絡超載。從各國災難應急經驗看,他們在應急指揮時多使用應急專網。類似公安指揮中心那種網絡,可調配警力。應急指揮通常由一個領導向若干人下達指令,應急專網可實現一對多信息傳遞。救援中多類型的指揮部之間通信波段不同,無法有效傳遞信息,影響救援指令準確快速傳遞。
鐘開斌:這次救災面臨著一些難點。首先,整個應急通信和交通不完全暢通,所以導致第一時間對災情的了解、分析和判斷受到影響。其次,蘆山地震出現的網絡癱瘓等問題,反映出地方缺乏傳統和現代手段相結合的綜合信息體系,導致信息出不來、進不去,對災情的判斷、力量的部署上會有些偏差。
交通擁堵因何再次出現?
交通
現狀:20日下午6時,陳萬芳夫婦的車子開到蘆山縣,一路上延綿不斷的“歸鄉”隊伍和救災車輛已使S210擁堵不堪。這對夫婦只能步行回家。第二天,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前往寶興時也路遇堵車,只能下車徒步。S210是連通寶興縣和蘆山縣的“生命線”,直到22日上午,寶興縣所有鄉鎮道路均搶通,蘆山縣所有鄉鎮均有公路可通達。
李明:汶川也出現過車流量大,道路擁堵,但蘆山地震這種現象更為明顯。首先專業救援力量要保證首先通過,當地政府管理部門可在遠端進行分流、控流措施。專業隊伍盡量配備快速路橋裝置,比如橋垮了可以快速架設裝配式橋梁,遇到大石堵路也可部署快速設施跨過。這從解放軍舟橋部隊使用情況看很有效。此次重慶警備區預備役就與華舟重工一道應用其快速橋梁前往雅安災區救援。
程曉陶:汶川地震時,就出現緊急救援的黃金期道路進不去出不來的情況。同樣是山區,道路不通應該能預料到。合理的救援挺進順序應該是打通道路的隊伍和重型設備先行,但當各種救援力量急于涌入災區,遇到滑坡巨石受阻時,搶險開路的工程設備反而因道路堵塞調不上去,耽擱了寶貴時間。山區道路不像平原,能讓得開,很可惜,汶川時出現的道路擁堵問題這次還是出現了。因此應更精細化地完善應急響應預案,爭取下次地震發生時,救援能更理性、有序。
鐘開斌:根據當地地理地質地形等情況來決定交通、通信等是否搶修、如何搶修,避免因盲目搶修道路或趕任務而造成資源浪費。做好災區秩序管理減少因大量人員、物資涌入導致對救災不必要的干擾。這次地震的交通管理和安全管理有待加強,為保證救援隊員安全,高速公路在重特大突發事件發生后要及時免費放行,保證道路暢通。
如何調動第一響應人?
自救
現狀:強震過后,正準備家宴的太平鎮村民盧先華忙招呼左鄰右舍出門躲避。在村委會來不及反應時,村民開始統計自家及鄰里的傷亡情況。但在松散的村民組中,獲得準確傷亡數據并不容易。
李明:在應急救援教訓培訓和各地試點中我們比較注重第一響應人,災害來臨時“左鄰右舍”(鄰居、基層街鄉、派出所等)是最先響應和實施救援的。這塊力量幾乎是零距離,國際救援比例最高的也是第一響應人,作為補充,外界的救援針對的是急難險重。但目前我們對基層的災害自救能力培養不夠,基礎儲備不足,有些地方的百姓不知道該怎么自救,基層村、鎮政府不知道如何施救。這需將防災能力納入教育體系,形成常態化。
程曉陶:發生地震時,最重要的是自救,自救的效果最好。下一步中央政府的作為應更好地體現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汶川抗震救災最緊張的階段,許多高層領導都去災區,效果并不好,這次應盡力避免。
我們國家歷朝歷代有個很好的傳統,就是“以工代賑”,國家拿錢給災民,對有勞動能力的青壯年,你來參加救災,就領一份報酬。這種制度很好,可把當地大量閑散勞動力發動起來自救。
空中救援為何滯后?
空中救援
現狀:蘆山地震72小時后,由于道路擁堵,很多受災區域沒有足夠的水和糧食供給。網友們提出,在陸路無法挺進時,為何不空投食物和水以解燃眉之急?網友指出,應反思救災效率問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遠洋:與五年之前的汶川地震相比,五年之前幾乎沒有民營通航公司參與救災,這次通航民企表現尤為積極,反應速度非常快。
這次通航民企們的“待命”,也是中國緊急救援體系尚未健全的反映。去在中國救援體系中未考慮過民間力量,是因政府尚不掌握整個民間擁有的可供參與救援的飛機數量及位置分布。未納入應急體制,也導致不能最快速掌控與調度這樣的力量。
政府將具備條件的通用航空公司列入政府采購目錄,以備采用。同時,對列入目錄的通航公司在專業救援設備的配備以及培訓演練上,提出要求和提供相應支持。這樣可以平戰結合,以實現應急救援最大的經濟性。據《21世紀經濟報道》
救援力量如何提高專業性?
專業救援
現狀:志愿者在前往災區的路上不慎發生車禍;交警未來得及制止,兩名志愿者把車停在路邊下車拍攝傷者照片。汶川地震后,非專業救援是否適合第一時間趕赴災區成為熱點,有網友提出“不要用你的無知給災民帶來二次傷害”。實踐證明,不當的方式會對專業救援形成掣肘。截至目前,雅安救援力量達24066人。
李宗浩:救災是一個綜合的問題,武警、消防、現場急救等一定要做評估,把傷員救出來,要安全救災,每個細節都會影響到傷病員的一生。非專業救援很可能造成二次傷害。我體會,至少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因現場處置不當、搶救不當、轉運不當造成截癱。
程曉陶:汶川地震時,大規模人員涌入災區,有必要性,因為那是8級地震,毀滅、傷亡的程度非常大,必須依靠很多外面的力量來救援。但這次只是七級地震,當地的傷亡和房屋倒塌率和汶川不能比,在這種情況下,當地本來只有幾萬人,一下子涌入好幾萬人,他們的吃、喝、休息等后勤保障就很困難。救援必須要客觀理性地看待。全球而言,七級地震較頻繁,我們所有地震都打著舉國救災的旗幟,這需要反思。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優良傳統,但得看支援到什么程度。
丁元竹:汶川地震后,全國近300萬志愿者馳援,確實為災后救援、重建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分批前往的各路志愿者的介入方式,前后不一,甚至完全相反,讓受災群眾無所適從,受到二次傷害。這次蘆山7.0級強烈地震,引發社會高度關注,激起公眾抗震救災的極高熱情,可以理解。但鑒于汶川地震中動員志愿者的經驗教訓,前往地震災區的志愿者,應有專業的技能和組織,避免因一時沖動而擅自進入災區。
民間救援無序誰之責?
社會救援
現狀:地震后,公益組織、志愿者、記者涌向雅安,導致專業救援力量無法進入,傷員無法運出。21日10時,網友在微博上呼吁,“跪求社會志愿者們,不要再去蘆山和寶興了!”“給救援部隊讓條路吧”。
李明:造成這種無序不僅是政府原因也有民間團體的原因,雖然政府要求不要貿然進入災區,但還有很多救援組織仍然源源不斷地去,包括我認識的民間公益組織也去。反過來說,政府也有責任,給社會組織提供的救援渠道不好,平時的宣傳也不夠。
在美國有專門的災害救助聯盟,所有的災害救助隊伍都是這個聯盟的成員,日常,這些成員各自從事工作,但也可以與聯盟共享各類信息,一旦發生災害,聯盟將啟動,由他們根據情況分配各救援隊的任務。救助聯盟自身是一個非政府組織。在應急啟動時,會形成實體的指揮部,也有網絡虛擬的指揮中心。
張小明:現在物資進入災區比較多,設一個統一調度、統一指揮的中心或者平臺,志愿者去了以后不要自己去送,到了基地以后,應由當地政府統一協調。
【解讀專家】
丁元竹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決策咨詢部副主任
程曉陶
國家減災委員會委員
李明
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副教授
鐘開斌博士
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副教授
張小明博士
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副教授
李宗浩
中國災害防御協會救援醫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