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洪災害搶險知識
(一)山洪災害安全轉移方案包括哪些內容
安全轉移方案一般應包括以下工作內容:
1、預警程度及信號傳遞方式。為讓群眾及時躲災、避災,減少山洪災害損失,消防官兵應該立即采取行動,按縣——鄉(鎮)——村——組的次序進行預警,緊急情況下按組——村——鄉——縣的次序進行預警;2、預警、報警信號設置。預警信號為電視、電話。區防汛辦接到雨情、水情信息后,通過縣電視臺播放及電話、預警通信系統通知各鄉(鎮),鄉(鎮)及時通知各村、組。報警信號一般為口哨、鳴鑼、警報器等。如有險情出現,由各報警點和信息員發出警報信號,警報信號的設置因地而異;3、信號發送。在5-10月份汛期,區、鄉(鎮)、村三級必須實行24小時值班,相互之間均用電話聯系。村組必須明確1-2名責任心強的信號發送責任人,在接到緊急避災轉移命令或獲得嚴重的監測信息后,信號發送人必須立即按預定信號發出報警信號。4、人員轉移。各區居民接到轉移信號后,必須在轉移責任人的組織指揮下迅速按預定路線安全、有序地轉移;5、轉移安置的原則和責任人。其原則是先人員后財產,先老幼病殘,后一般人員,先危險區后警戒區。信號發送和轉移責任人必須最后離開山洪災害發生區,并有權對不服從轉移命令的人員采取強制轉移措施;6、安置方法、地點及人數。山洪災害發生后,人員安置的方法應本著就近、安全的原則,采取地戶接待、搭棚等多種安置方法。搭棚地點應選擇在居住地附近,坡度較緩,沒有山體崩塌、滑坡跡象的山頭上;7、轉移安置紀律。山洪災害一旦發生,轉移安置必須服從指揮機構的統一安排,統一指揮,并按預先制定好的防汛紀律嚴明紀律,井然有序地進行安全轉移,保障人民生命財產不受損失。
(二)山洪災害搶險隊的常規訓練內容有哪些
要做到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在山洪未發生前(一般在每年的4月以前),必須組織官兵抗洪搶險隊和當地組織進行山洪災害防御演習訓練。訓練內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每位搶險隊員熟悉搶險救災的方位、地點、預警信號和安全轉移路線。
2、進行水庫、山塘搶險用砂石土料搬運速度與堆放位置的訓練。
3、快速裝土、砂石袋,加高子堤、堵水、筑圍堰訓練。
4、安全轉移線路上的掃障、開路、架橋訓練。
5、緊急情況下先救老幼病殘、后一般人員的轉移訓練。
6、保護安置轉移后群眾財產不受損失等的訓練。
7、不定時(在夜晚或白天)緊急集合奔赴指定地點的訓練。
8、緊急出動時搶險器具(手電筒、救生繩索、救生拋投器、雨衣、雨鞋、擔架、拐杖、干糧)等準備的訓練。
9、隨時調動搶險運輸器材物資所用車輛的訓練。
(三)怎樣求助被洪水圍困的人群
由于山洪匯集快、沖擊力強、危險性高,所以必須爭分搶秒救助被洪水圍困的人群。任何一個社會公民,當接到被圍困的人發出的求助信號時,首先應以最快的速度和方式傳遞求救信息,報告當地政府和附近群眾,并直接投入解救行動;當接到報警后,應在最短的時間內組織帶領搶險隊伍趕赴現場,充分利用各種救援手段全力救出被困人群;行動中還要不斷做好受困人群的情緒穩定工作,防止發生新的意外;要特別注意防備在解救和轉送途中有人重新落水,確保全部人員安全脫險;還要仔細做好脫險人員的臨時生活安置和醫療救護等保障工作。
(四)如何救護被泥石流傷害的人員
泥石流對人的傷害主要是泥漿使人窒息。為此,將壓埋在泥漿或倒塌建筑物中的傷員救出后,應立即清除口、鼻、咽喉內的泥土及痰、血等,排除體內的污水。對昏迷的傷員,應將其平臥,頭后仰,將舌頭牽出,盡量保持呼吸道的暢通,如有外傷應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處理,然后轉送急救站。
(五)求助老幼病殘者時應特別注意什么問題
老幼病殘者由于行動不便,自我躲災避災的能力較差,所以這些人就成了被救助對象中應給予特別關照的特殊人員。如能事先判斷災害發生,應將他們提前首先轉移;來不及提前轉移,在緊急情況下施救時,可采用抱、抬等方式將他們迅速安全地撤離現場;轉移至安全地帶后,還要仔細檢查他們的健康狀況,發現有傷病癥狀,應及時給予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