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借鑒與啟示
近些年,經歷SARS事件、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汶川特大地震等重特大突發事件,我國政府開始高度重視應急教育體系建設,在組織體系、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干部培訓、人才培養等方面也取得一定的進展,但與美國相比,我們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1.樹立科學的應急教育觀,擴大應急教育的實施廣度
與美國相比,我國應急教育剛起步,對危機感與公共安全意識的認識較為模糊,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應急教育就是對中小學生進行簡單的消防演練,以及對應急管理工作相關的黨政干部進行常規的短期培訓,人為地縮小了應急教育的內涵,使應急教育的對象受到限制。
因此,為了有效實施應急教育,首先要樹立科學的應急教育觀,從認識上講,要最大限度地集各方之臺力推進應急教育發展,回歸素質教育是關鍵。我國應急教育已經積累了初步的經驗,正處于邁入理性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基本條件具備的情況下,觀念往往決定著發展速度和質量。因此,要認真分析當前的認識問題,走出偏差,以素質教育為基礎,著力培養受教育者的應急意識和應急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堅持應急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統一,為推動應急教育的縱深發展爭取更多內外部資源和支持。廣大個體的應急素質是應急管理工作的基礎,也是有效開展應急管理工作的必備條件。教育內容應側重于培養公共安全應急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從現代教育倡導以人為本、關注發展的理念出發,將應急教育列入中小學必修課,不儀十分必要,而且刻不容緩。課程設置應將應急教育納入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組織相關部門編寫專門的應急教育教材,內容應涵蓋各類突發事件應對等方面科學系統的教育,包括意識、知識、技能、心理素質的培養和訓練,具體包括水災、火災、地震、海嘯、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中的逃生和自救方法;交通事故、煤氣泄漏、溺水、食物中毒、外傷出血、內外科急癥的急救知識;以及網絡交友安全、毒品危害、性侵犯、艾滋病等方面的自我保護措施等,并要求他們掌握應急求助渠道及政府設立的常用應急電話,同時,也要讓他們經常參加一些必要的應急演練,從實踐操作中鍛煉與提高應急能力。
其次,要擴大應急教育的實施廣度。目前,美國在應急管理組織體系、運行機制、法律法規、救援隊伍、應急預案編制、技術支持保障等方面之所以能夠保持世界領先,與他們高度重視并全面實施應急教育體系是分不開的。事實證明,社會任何領域要得到可持續性的快速發展,必定是該領域的教育先行。毫無疑問,在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中,提高應急教育對象的素質是最關鍵的要素之一。因此,要切實提高我國政府預備、響應、救援、恢復等應急管理能力,必須要高度重視應急教育,從提高整體國民應急綜合素質、培養應急管理專業人才、應急科學研究等方面抓起,積極開展多層次的應急教育,進一步擴大我國應急教育的實施廣度,構建覆蓋全社會、全方位、多層次、全過程的應急救育體系,力爭使我國的應急教育達到教育組織系統化、教育對象全民化、教育形式常態化、教育方式多樣化、教育目標素質化、教育水平專業化。此外,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應急教育長效機制,使常態化的應急教育走進城市、鄉村,走進校園、社區。
2.構建完善的應急教育培訓體系,進一步提高應急教育培訓實效
與美國相比,我國應急教育培訓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體系,培訓機構主要是國家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和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暨南大學等幾所大學,培訓對象主要是政府領導干部和政府應急管理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培訓內容主要是講授應急管理的“一案三制”(即應急預案、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和法制)、應急常規處置和媒體溝通等,培訓手段較為單一,效果不夠明顯。因此,我們有必要借鑒美國應急教育培訓模式。
首先,建立起國家級、綜合性、開放型的應急救育培訓基地。借鑒美國EMI的經驗,以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國家行政學院等為依托,整合各方面的應急教育資源與力量,建立起國家級、綜合性、開放型的應急教育培訓基地,從而輻射帶動其他教育培訓機構的建設,乃至整個國家應急教育培訓體系的建設。應急教育培訓基地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機構設置、基礎設施、學科隊伍、培訓模式、教學設備、管理體制等,需要各級政府與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與相互配合。同時,加大對應急救育培訓基地的現代化教學沒備購置的投入力度,建立應急演練模擬中心,為案例教學、情景模擬教學和各種決策指揮演練教學提供可靠的保障,切實提高應急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其次,增強應急救育培訓課程內容的針對性,對于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等單位的應急管理機構主要負責人和從事應急管理的工作人員,教育內容應側重于提高學員的應急指揮能力和處置能力,使其系統地了解和掌握突發事件的基本應急管理知識,熟悉國內外應急管理的一般模式,能夠熟練掌握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工作流程。課程設置應涵蓋突發事件的類型及其社會原因、突發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形象及其重塑、聲明與新聞發布會實務、社會安全應急預案設計、應急管理法律常識、災后重建理論與實踐、公共應急管理案例分析、國內外公共應急管理模式、公共應急模擬演練等。火力推進案例式、模擬式、演練式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
再次,建立健全分級分類的應急教育培訓機制。由于應急教育培訓對象涉及面廣、層次多,從學生到社會公眾、從應急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到政府領導干部,從公共部門到私營部門,培訓對象千差萬別,培訓量也非常大。因此,建立健全分級分類的培訓機制,是提高應急教育培訓針對性、實效性和覆蓋率的必然選擇,這也有利于應急教育資源的有效配置,緩解國家級應急教育培訓基地資源緊張的矛盾和培訓布局的不足,調動各級各類培訓機構和全社會參與應急教育培訓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3.適度擴大應急教育的高層次人才儲備
與美國相比,我國應急高等教育起步較晚、辦學規模較小、人才培養質量差距較大,2008年暨南大學在國內率先開辦應急管理本科專業,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暨南大學等高校相繼開展應急管理研究生教育,目前正面臨著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實踐基地建設、畢業生就業等一系列問題,況且,應急管理學科在專業設置上還沒有獲得“法律”地位,大多是從相關學科中派生出來進行“貼牌招生”。
因此,為了進一步擴大應急高等教育的規模,以及提高人月培養質量,首先,要借茶FEMA制定的EM-HI-ED計劃,做好國家應急教育的頂層設計,制定好應急教育的中長期總體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各層次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課程設置,組織相關力量做好教材建設,加強應急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在財政投入方面,國家應將應急教育所需的經費進行單列,納人年度預算,設立一個應急教育基金,也可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保證應急教育的財政投入,為應急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資金保障。
其次,建立起一套涵蓋學士、碩士、博士等應急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為國家培養大量高層次的應急救育人才提供量的保證。盡管目前我國應急教育高層次人才缺口很大,但也要有計劃地分步實施,對應急教育高層次人才現狀需求進行摸底并對潛在需求進行分析推測,根據“質量優先,規模適度”的原則,寧缺毋濫,在審核將來一一些高校申辦應急管理專業過程中,要經充分的社會調研和論證方可批準,正確處理好規模與質量的關系。對批準開辦應急教育相關專業的高校,在政策和資金上要大力扶持。同時,希望進一步明確應急教育學科專業設置的“法律”地位,從“自主招生”轉變為“正式招生”,建議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在本科招生目錄里添加應急管理專業,正式將“應急管理學”列為“管理學”一級學科下屬的二級學科,以解決目前學科隸屬關系混亂的問題,促進應急教育學科建設的健康發展。
再次,制定相關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進一步提高應急教育高層次人才培養質量。對于在校攻讀應急管理相關專業的本科生與研究生,教育內容應側重于培養具備應對各種傳統和非傳統、自然的和社會的安全風險能力,具有較多知識生長點,能從事突發公共事件的預測預警、信息報告、應急響應、恢復重建、調查評估等應急管理工作的專業人才,以及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創造性地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課程設置應涵蓋行政管理學、新聞傳播學,法學。生物醫學等多學科理論基礎課,以及應急管理學、預警與應急管理、減災應急管理、災后重建理論與實踐、應急情景模擬開發、應急演習設計等應急實操課程。
作者簡介:
林濤,暨南大學發展規劃處助理研究員,暨南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研究生。林毓銘,暨南大學應急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