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療急救在公安消防部隊綜合應急救援任務中的重要地位
2009年5月修改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公安消防隊、專職消防隊按照國家規定承擔重大災害事故和其他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的應急救援工作”,使應急救援、拯救生命成為消防隊伍的法定職責。隨著此項工作的不斷深入和發展,現已初步建立了政府負責,消防部隊為主力軍、突擊隊,其它各有關部門聯動的搶險救援體系和機制,及時有效的緊急救治和早期治療,可為后續治療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第一時間的現場醫療急救對生命存續與否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通過“5.12”汶川抗震救災、“8.8”甘肅舟曲泥石流救援、“4.14”青海玉樹地震救援等多次重大搶險救援實踐,使我國消防部隊積累了豐富的搶險救援及現場醫療急救工作經驗。據統計,近幾年,全國消防組織每年出動滅火、搶險救援50余萬次,搶救人數達500余萬人次,搶救保護財產數十億元,但受經濟發展等諸多因素制約,各地區消防搶險救援醫療急救工作發展極不平衡,有的省開展此項工作較早,而有的省才剛剛起步,相對國外開展這項工作較早的國家來說,我國要落后一些,其中醫療急救是最薄弱的環節。國外每一次搶險救援工作都涵蓋醫療救助的內容,以德國柏林為例,其醫療救護占總出動的74%;新加坡醫療救護車55輛,占其消防車輛總數的66%;日本搶險救援占總出動的95%以上;包括我國的香港特區一年醫療救護約45萬次、澳門特區為13萬次。由此可見,醫療救助工作在搶險救援工作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們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因此,在新世紀,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黨和政府對災害防治工作必將更加重視,工作力度必將進一步加強,這就要求公安消防部隊以“三句話”總要求為牽引,進一步把搶險救援及醫療急救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二、公安消防部隊綜合應急救援行動中醫療急救工作的現狀分析
世界各國政府高度重視搶險救援工作,許多發達國家不惜重金,進行技術改造,幫助PC 系統(personal computer,即個人計算機的英文縮寫)獲得了拯救生命的迅速反應能力,這些系統與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英文縮寫,GPS是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陸海空三軍聯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間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其主要目的是為陸、海、空三大領域提供實時、 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并用于情報收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訊等一些軍事目的,截至2010年3月,全球覆蓋率高達99%以上)連接,能找到距患者家最近的救護車并標出到達那里的最快路徑。正是這些系統使美國在“9·11”事件的反應中比未用這些系統前減少了60-90秒,這在用分、秒來計算生死的搶險救援工作中,已經是很了不起的進步了。我國消防部隊現已基本建立了一個健全的網絡平臺,可以對災害現場實施遠程無線圖像傳輸、監控及遠程指揮調度。有些省還建立了VAST衛星消防移動通訊系統,有的省網絡流程只需1分鐘。這些都大提高了消防部隊的快速反應和整體作戰能力。但是消防部隊直接參與醫療救助的還比較少,而現有的120急救系統似乎還存在許多不足和問題,比如:人員、設備不足、出救反應慢,最致命的是還沒有與119完全聯動。這就導致了第一個到達現場的消防隊員因不懂得如何救護傷員、如何在搬運中保護病人,從而使很多傷者不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甚至因為處理不當加重病情。據資料顯示:在3小時內獲救的患者生存的可能有90%,而超過期6小時的則只有50%的希望。例如在火災和災害事故現場,受困者或參戰人員在沒有佩戴空氣呼吸器的情況下,由于吸入大量有毒有害煙霧后即刻至30分鐘左右出現癥狀和體征。開始出現嗆咳、咽喉部堵塞感、憋悶感及吸氣性呼吸困難。隨后漸進性加重,出現呼吸急促、張口、點頭、咧嘴、吼鳴樣呼吸,聲音嘶啞、失音。吸氣時出現胸骨上窩、鎖骨上下窩、胸骨劍突下、上腹部、肋間隙凹陷征象,兩肺肺泡呼吸音降低,顏面及口唇青紫等呼吸系統癥狀和體征。患者因缺氧而至大汗、四肢濕冷、脈速、心率增快、血壓升高等循環系統表現。均伴有緊張、恐慌、煩躁不安、窒息感。部分患者出現神志恍惚、小便失禁、甚至昏迷等精神神經系統失常表現,心跳停止4分鐘內進行心肺復蘇救活率可達到50%,而超過這一時間,被救活的希望就很渺茫,這就是世界醫療界公認的“黃金搶救4分鐘”。因此筆者認為:提高消防醫療急救水平刻不容緩,它是公安消防部隊與國際消防搶先救援醫療急救體制結軌,為社會安定團結和人民安居樂業創建良好消防安全環境的具體體現。
公安消防部隊擁有能構筑消防醫療急救體系的優勢。我們的消防隊員具有第一出動時間,擁有比較先進的器材裝備,如:沖鋒舟、橡皮艇、消防直升機、消防指揮艇、救護車及先進的通訊設備、急救設備等。消防部隊在大城市、大部分縣城都有消防中隊,在大城市每4-7平方公里的范圍內都設有消防站,可見,消防部隊參加醫療救護是其他任何醫療機構所不能代替的,它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讓傷員獲得最快速、最有效的救助。同時還擁有許多經驗豐富的、長期從事醫療工作的人員,他們都將成為醫療急救的主力軍。
三、公安消防部隊構建綜合應急救援醫療急救體系模式的關鍵環節
1、消防應急救援醫療急救機構設置。要建立責任明確,分工合理,運作高效,堅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以確保任務完成。應以全面貫徹落實《消防員職業健康標準》為契機,可以考慮在總隊設立消防醫療急救中心,隸屬于總隊消防指揮中心,下設消防急救培訓中心和支隊消防醫療急救中心,各支隊消防醫療急救中心下設中隊醫療救助點并與社會醫療救助點聯動,社會醫療救助點包括:市立醫院(例如市紅十字醫院等醫療機構)醫療救助中心,120急救中心,醫院急救中心等。在火災和災害事故現場,各級救治機構要服從現場指揮部的統一組織協調、指揮,確保急救工作與現場救援同步,達到指揮有序,忙而不亂,保障及時、高效、迅速的目的。
2、消防應急救援醫療急救功能設置。消防搶險救援醫療急救工作建設是一個系統、長期、連續性很強的工程,因為不同的的人為或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對人員所造成的傷害、危害不盡相同。通常情況下既有可能是四肢、骨盆,脊柱等骨折復合傷,又可能會是燒傷、燙傷、煙霧吸入性呼吸道損傷等化學性損傷等。消防醫療急救中心負責整個急救的指揮、調度,日常管理,一是要在平時就注重收集資料及暢通信息渠道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要注重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歷次重大搶險救援醫療急救行動的相關文獻資料,查找、歸納其特點規律,為醫療急救提供參考及借鑒;另外通過多種方式與本級司令、后勤、上級衛生部門及地方政府密切溝通,及時了解任務情況及保障要求,有針對性的準備確保效益最大化。二是要有針對性地制定培訓計劃,定期檢查、考核培訓的實施情況及效果。同時要加強與各行業的相互交流,借鑒地方醫療系統急救的成功檢驗,消防急救培訓中心具體負責急救專業人員的技能培訓,巡回宣講醫療急救常識,指導基層開展普及教育。省消防醫療急救中心及各支隊消防醫療急救中心應制定預案,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并經常性的組織消防應急與醫療急救演練演練,使官兵及醫療急救人員掌握常見傷急救方法、心肺復蘇基本方法、創傷現場救護的程序方式以及止血、包扎、固定搬運傷者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等,使之達到駕輕就熟的地步。各支隊消防醫療急救中心負責協調社會醫療救助點的工作。同時負責中隊醫療救助點管理,定期指導醫療急救知識的普及工作。
3、消防應急救援醫療急救裝備及人員。消防醫療急救中心應在消防指揮中心設立網絡平臺,配備急救車、紅外線熱成像儀、照明設備、生命探測儀、救生氣墊、軀體固定氣墊及急救醫療藥品及器材等。消防醫療急救培訓中心則應該具備先進的教學設備和一流的戰場救護教員及嚴格的管理規章制度。各支隊消防醫療急救中心也應該有相應的網絡系統和先進的通訊設備及救護車等必需裝備。中隊則要有一輛消防車內固定擺放有擔架、氧氣瓶、急救箱等常規急救物品。對醫療救助專業人員的選拔必須有以下幾個條件:一是必須有高中以上學歷的衛生員或業務骨干,二是必須要有愛心并熱愛醫學事業,有強烈的上進心,三是必須精通消防業務,熟悉各種災害發生時的救助方法。
4、消防應急救援醫療急救工作的基本要求。在上述條件下,消防醫療急救保障準備時間短,受領任務后,通常需迅速做出反應,以最快的速度在限定的時間內做好執行任務的準備,并在第一時間迅速趕赴災害發生地點,從而達到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做到“拉得出、跟得緊、展得開、救得下、治得好”的目標。因此,消防醫療急救工作需要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各項保障準備,工作緊張,任務繁重,通常邊行動邊準備。所以消防醫療急救應做到,一旦有重大災害發生,消防部隊趕赴現場搶險過程中,在盡力控制災情發展盡量減少財產損失的同時,必須做到“救人第一”的原則,使傷員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傷情得到及時的控制、重危傷員能及時轉送相關醫院治療,從而有效的減輕災害對人類生命構成的威脅,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這就要求每個消防隊員都要具備最基本的醫療急救常識,而醫療救助專業人員則必須具備如:外科、骨科、燒燙傷等方面重危情況的專業救治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