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救援不當導致事故擴大的案例并不鮮見,這正是我國應急救援工作的薄弱環節之一,因此要——加強應急培訓 實施科學救援。
不久前,陜西省榆林市上河煤礦井下發生一起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重傷、3人輕傷。
陜西煤監局下發的事故通報顯示,這起事故暴露出該礦“一通三防”管理和職工培訓工作存在漏洞。在未采取有效通風、進行氣體檢測等措施的情況下,該礦擅自打開井下密閉墻,進入人員,并且在發生缺氧窒息事故后,沒有科學組織救援,盲目施救又造成事故擴大。
事實上,因救援方法不科學導致事故擴大的案例并不鮮見,這正是我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工作的薄弱環節之一。
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礎性任務。我國安全生產工作是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任務中的重要支撐環節,也將伴隨建設小康社會全過程。
雖然安全管理“以人為本”理念正逐步建立并初步形成社會共識,但從經濟上,“有效減少事故就是創造利潤”并不為很多人接受。
因此,不斷推動應急救援培訓工作,減少因不科學施救而發生的不必要犧牲,非常急迫。
靠科學、靠科技——實行統一歸口
應急救援能力的提升是社會各界共同的關注點之一,但如何提升、怎樣提升?
筆者認為,需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共同探索。而這兩個方面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一定要靠科學、靠科技。
但目前由于應急救援培訓工作仍有漏洞,事故現場的指揮最終只能依靠救援小組負責人,而他們的科學決策能力對成功救援至關重要。只有讓專業救援人員平時多苦學、多到模擬現場去苦練,才能提升他們的科學決策能力。
因此,不論是政府領導還是有關部門領導都要補課,更要抓緊對企業內部負責人的教育,才能從根本上減少有令不執行、盲目救援導致事故擴大的惡果。
另外,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安全監管“新人”較多,他們雖都是管理能手,但缺乏安全生產應急處置現場指揮實踐能力,僅憑泛泛了解應急管理常識遠遠不夠,應長期堅持學習現場應急處置知識,提高科學應對水平。
筆者認為,必須形成上下貫通的應急救援培訓體系,統一歸口協調。
建制度、打基礎——實現規范管理
應急管理是政府保障民生的最基本職責之一,應急救援是搶救生命的最后關頭。而我國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事業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即底子薄、困難多的條件下起步的。從目前經濟發展現實情況看,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直接影響著安全生產投入水平。
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自組建以來,十分重視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方面的培訓工作,通過建立制度、擴大影響、打實基礎,全面推進培訓工作,力爭有培訓標準、有提升目標。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省(市、縣)應急機構負責人、中央企業應急管理人員、全國礦山救護大隊骨干,都已基本完成培訓,全國有近20萬名專業人員參加了各類應急培訓,有些省份、央企還編寫了培訓教材,力爭實現規范管理、科學推進。
但是,各級應急救援培訓工作仍因各種條件限制未能收到預期效果,急需相關單位和部門制定出臺規范性文件,主動做好培訓工作前期指導,在各級組織的配合支持下,繼續深入推進。
(作者單位: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