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震應急救援示范區建設
在東、中、西部地區各選擇2個地級市,開展地震應急救援示范區建設,帶動和促進全國基層地震應急救援體系的建設。
(一)地震應急平臺建設
完善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建立評估決策技術系統、災情監控系統和無人機災情獲取系統,建設地震現場移動指揮平臺。在城市主要建筑物上,部署可實時探測建筑物變形程度的震害監控儀,監控信號及時匯總到地震應急指揮中心。進行應急救援資源基礎調查,開展區域風險評估和應急救援能力評價。
(二)地震應急救援隊伍建設
組建市、縣級地震專業救援隊和應急隊,配備專業儀器裝備,建設救援訓練中心。建立地震救援志愿者隊伍,每年度開展自救互救培訓演練,每個社區和村至少建立一個災情速報點。
(三)地震應急保障系統建設
按照地震災害風險評估結果,建立供水、排水、供電等功能齊備避難場所和地震應急物資儲備庫。
三、地震應急響應與現場處置技術研究
以災情服務為核心,采取開放式、多學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拓展高新技術方法的應用,在“十二五”期間產出地震應急救援實用化科技成果。
(一)區域地震應急能力分析研究
研究我國各地的區域應急特征,建立地震應急救援能力評估的指標體系和評估模型,開展省、地市、縣、社區四級應急模式的示范性研究。開展地震重點區的地震應急風險評估研究。
(二)地震災情獲取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利用短信、電話、電力網、通信網、交通網、社會監控、臺站等多種手段實時獲取和處理災情的關鍵技術,研制實時啟動、監控、傳送信息的災情監控技術與裝備,研究航空遙感、無人機遙感和衛星遙感數據獲取、存儲管理、分析處理、震害信息自動提取、斷層信息提取、產品制作和分發的關鍵技術,開展多種遙感信息源(光學、微波和激光雷達)震害提取及斷層識別技術及應用系統集成技術研究,研究災情分析與展示模型、災情信息的發布模式、地震災情數據服務技術。
(三)地震應急指揮保障技術研究
研究多方協同決策技術、智能動態決策方案驗證技術、救災隊伍和物資需求調度技術、地震應急專題圖件快速生成技術、應急決策響應技術、數據拓展技術等。研究基于情景假定的預案編制技術、應急演練仿真和培訓技術、應急救援資源梯次化配置技術、應急預案效能預評估技術、大震巨災預案重構技術等。
(四)地震現場處置和救援技術研究
研究區域震害評估參數修正技術、基于震源破裂模式和過程以及地形地貌特征的地震影響場分析技術、極震區烈度快速判斷技術、全球地震巨災損失快速評估與響應技術等。研究地震現場應急通信保障技術、救援力量分配部署技術、次生災害源排查和處置技術、震后建筑剩余抗震能力快速評估技術、災區工程結構的系統可靠性分析技術、基于北斗系統的地震現場調度與救援服務技術等。
(五)地震緊急救援裝備研發
研制基于量子糾纏原理的人體心跳信號的探測裝置、基于電磁誘導透明技術的探生裝置、便攜式中小型挖掘與吊裝裝備、機器人生命探測儀、基于手機信號的生命搜索儀、高精度地下結構探測設備等。
四、地震應急救援實驗室建設
實施國家地震專業基礎設施專項建設規劃,建設為地震應急救援體系長遠發展提供基礎技術支持的實驗室支撐。
(一)地震廢墟救援技術模擬實驗室
開展工程結構的地震破壞和地震破壞模式研究,建立地震破壞的快速判斷方法和地震破壞模式快速判斷方法。建立基于工程實驗的災區小比例尺模擬實物場景,開展建筑物三維結構破壞分析,研究廢墟救援建筑結構支撐技術,為地震救援提供科學支持。
(二)應急協同試驗和災情仿真實驗室
開展災區實景獲取、災區建模與仿真技術研究,對災情的分布情況和救援過程進行多方案并行仿真研究。研究建立各部門協同契合技術,開展多部門災害協同評估和協同決策,修正和協調救災行動方案,為地震應急救援行動提供及時的優化決策支持。
(三)地震災害緊急救援裝備檢測鑒定實驗室
研究針對地震災害緊急救援裝備的檢測鑒定關鍵技術及相關裝備,研究制定地震救援裝備的系列檢測鑒定標準,建立檢測鑒定標準工作規程,建立國家地震災害救援裝備檢測鑒定實驗室。
(四)地震應急遙感技術實驗室
建立衛星、航空、航天遙感分析處理技術系統,建設專業化遙感地震災害分析與評估平臺。建設連接我國軍用和民用衛星地面接收和分析處理部門、主要航空遙感獲取部門的100兆專用通信網絡。開展埋壓人員集中點的快速判斷方法和安全救援道路的快速劃定方法等,為震后快速實施應急救援行動提供宏觀快速的支撐手段。
五、地震應急救援技術標準研究
我國在地震應急救援領域的技術規范和標準目前還較少,不能滿足實際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應盡快加以研究、制定和頒布。
(一)地震應急救援標準體系研究
研究地震應急救援標準體系框架,用于指導今后10年地震應急救援體系的標準化建設工作。
(二)地震應急救援標準編制
編制地震災情速報、應急預案、應急指揮、應急準備、現場應急工作、災害評估、緊急救援和救援裝備等方面的10余項技術規范或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