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的硬件設施
“3•11”火災后,麗江市政府投入791萬元、古城區人民政府投人500多萬元,為特勤中隊、古城消防大(中)隊、古城志愿消防隊和束河、祥和街道辦事處等相關部門購置2輛25噸供水車、10個移動水囊、34臺手抬機動泵、210套個人防護裝備、3輛多功能主戰摩托車、14輛運輸摩托車、2套衛星圖傳設備等器材裝備。同時,進一步加強志愿消肪隊伍建設,建立“組團毗鄰互助”防控機制,開展防火巡查和滅火救援工作。分別在古城7個社區組建9支志愿消防隊,配備手抬機動消防泵19臺,多功能消防水槍48把;滅火防護服、滅火防護靴、滅火防護手套、滅火防護腰帶和滅火防護頭盔42套;多功能撓鉤24套,對講機50臺和水帶240盤;政府每年安排10萬元專項經費,由區消防大隊每月對各街道所配消防設備進行檢修和保養,對志愿消防隊進行業務指導和培訓;為加強基層派出所監督執法工作,支隊不斷加大消防警力配備和強化監督管理,配備移動執法終端用于派出所開展消防監督工作。
根據古城內水源和建筑分布,建立起“處方式”古城消防水源模式,將水源建設劃分為河道流經區域、消防栓保護區域、消防水池區域、移動水源區域(缺水區域)等,有針對性地制定水源建設模式,在古城內河道設置堵、疏、截流裝置,共設置69處取水水閘(光義街12處、新華街4處、新義街6處、五一街19 處、七一街21處、義尚社區7處),確保古城河流的消防儲水量。為提高管網供水能力,將原來的地下式消防栓全部改為地上式消防栓,并合理布局,對消防栓不足的街道進行增設。在北門和束河紅山分別建立5000立方方米和10000立方米的消防蓄水池,在街道上配置6000只消防水桶,為群眾和游客提供最怏速、便捷的滅火工具。同時在各街道設置消防便民服務站,為古城居民、營業戶、游客提供咨詢和器材維修服務。
落實完善機制
因地制宜,制定和出臺了一系列適合古城消防安全的“硬”指標。麗江市人民政府第5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麗江古城消防安全管理辦法》,于2013年4月5日起施行,《辦法》共7章33條,對監督管理、安全要求、火災處置、舉報投訴和法律責任等方面的消防管理進行了規定,進一步從技術和立法方面完善了麗江古城消防安全工作,有效彌補了針對木結構建筑缺少消防管理辦法和消防技術標準的“短板”。將古城消防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評范圍,堅持隱患排查整治常態化,提請麗江市政府出臺《麗江市消防工作考核辦法》。聯合云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啟動了對大研古城、束河古鎮、白沙古鎮等《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消防專業規劃》工作,從近期、中期和遠期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規劃。規范古城用火、用電、用氣、用油“四用”管理,麗江消防支隊與古城保護管理局聯合制定了古城鎮火源管理“十條鐵規”,在營業場所張貼“十不”、“五必須”、“消防安全四個能力”的宣傳資料,并落實商戶“三分鐘消防”自檢自查制度,定期組織古城內經營業主和居民進行消防安全培訓,掌握自防自救能力,主動查找、消除火災隱患。
創新群防群治管理模式
人人學消防,人人懂消防,古城每個商戶、客棧、單位等都是消防安全管理機制上的一個零部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古城志愿消防隊伍建設,下發了《關于加強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指導性文件,明確“現役為主、多種力量、多措并舉、綜合治理”的消防力量發展思路,積極構建以現役消防部隊為主體、專職消防力量為補充、群眾性志愿消防組織為基礎的消防隊伍體系,初步實現了“第一時間有效控制初起火災”的目標。在管理上有新提升、新變化。
5月21,全國首家民間消防公益組織“麗江市消防公益促進會”在麗江獲準成立,促進會旨在引導行業協會參與消防管理,初步建立了一支靈活、機動的志愿消防隊伍,探索“以一帶十,以十帶百”的典型引路發展方式,通過服務廣大人民群眾,傳承保護古城,打造精品,提升品位等特色服務,為推進古城保護建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呈現出蓬勃向上的發展勢頭。自去年11月份促進會建成以來,促進會工作組聯合其他社會公益組織不斷深人古城經營戶宣傳消防安全知識,越來越多的古城經營戶、住戶參與到消防安全志愿服務中來,報名加入志愿者隊伍,投人志愿服務活動,積極購置消防器材。在麗江市消防公益促進會的推動下,古城鎮志愿消防隊伍建設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古城鎮共建立志愿消防隊伍135支,志愿消防隊員393名,其中古城志愿消防隊伍共有129支,共計消防志愿者363名,社區消防專職隊10支,30名專職消防員,自籌民間資金400余萬元購置消防裝備2800件套,消防力量逐步壯大,使古城鎮各街道、片區都建成有志愿人員、有車輛裝備、有執勤站舍、有經費保障的“四有”志愿消防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