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確保障、有效保障為目的,有效配置部隊裝備物資,使其發揮最大效能。應盡快出臺各地、各級戰勤保障組織的裝備物資配備標準,科學界定戰勤保障體系建成后戰勤保障隊伍與各級各類消防站車輛器材配備要求,修訂《城市消防站搶險配備品種與數量》和《城市消防站消防人員基本防護和特種防護裝備品種與數量》,使其既滿足戰備的需要,又符合實際,減少重復浪費。各地在配置裝備物資時,要立足實際、切合實戰,針對當地經濟、產業結構和重大危險源特點進行科學論證和評估,采取相對分散與有限集中、城市片區儲存與移動供給相結合的辦法,保物資供給,確保戰備物資儲備的區域性、針對性和實用性。
以專業保障、有序保障為前提,進一步強化公安消防部隊戰勤保障隊伍建設。明確戰勤保障組織領導機構、隸屬關系、人員編制、職責任務等。明確各級、各類戰勤保障組織的建設標準各級、各類人員的教育訓練內容和訓練科目。加強各級、各類戰勤保障人員的培訓,以確保戰勤保障人員在短時間內適應重特大災害事故戰勤保障工作的需要。在戰勤保障骨干的選拔上,應到好中選優,切實做到配齊配強人員。對工作表現突出、成績顯著的人員,要及時予以表彰獎勵以充分調動戰勤保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4.2 組建區域性戰勤保障中心
近年來,全國接連發生群死群傷的惡性火災,危化品爆炸泄漏,建筑坍塌,自然災害等特殊災害事故,給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重大損失,對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穩定產生了重大影響,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和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僅2008年,就先后發生“1.2”新疆烏魯木齊德匯廣場大火、2月初的暴風雪冰凍災害、膠濟鐵路“4.28 ”列車相撞事故,四川汶川的“ 5.12”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類似的災害事故隨時有可能在我國再次發生,對于此類災害事故,從我國目前各地的滅火救援力量來看,僅僅依靠一個地區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依靠專業處置力量快速集中優勢兵力實施跨區域增援才能有效控制。
在“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消防局迅速從全國消防部隊調集11000名特勤官兵,攜帶裝備增援災區,實施滅火救援工作。這樣大規模的兵力調動,這樣大規模的兵團作戰,執行如此艱難險重的救援任務,在中國消防史上尚屬首次。在目前無法按標準,按實戰需要普遍加強所有消防部隊特殊裝備建設的情況下,為滿足各類非常規災害事故作戰的需要,同時輔助處置常規災害事故,本著“整合資源,合理布局,各有側重,區域聯動”的原則,加強區域性戰勤保障中心建設,形成裝備和技術的優勢,是十分迫切的。這同時也可以平衡地區之間滅火救援力量發展的差異,全面提升消防部隊應對各類災害事故的應急處置能力和跨地區增援作戰的快速反應能力。
4.2.1 組建省級區域性戰勤保障中心
以支隊現有的戰勤保障大隊為基礎,組建隸屬于省消防總隊的省級區域性戰勤保障中心。一方面打破區域限制,根據本省經濟發展狀況、特點及災害事故的特點,以重點城市為依托,有針對性地劃出作戰片區,并針對本片區的特點,采取相對分散與有限集中,城市片區儲存與移動供給相結合的方法,保障物資供給,確保戰備物資儲備的區域性、針對性和實用性,防止重復投資。各片區除儲備常規器材外,還針對片區實際,實行物資重點儲備,尤其是重點加強消防戰勤保障車輛裝備、通信設施以及滅火藥劑、油料、食品等救援物資的儲備,做到數量充足,品種齊全,質量可靠。如在人員密集場所和大型集貿市場較多的片區,主要儲備偵檢、破拆、起重等搶險救援器材和個人防護裝備;在化工類災害事故突出的片區,主要存儲泡沫和特種滅火藥劑;在臺風、洪澇等自然災害事故較多的片區,主要儲備充足的沖鋒舟,救生衣等抗洪器材;以保障滅火和各種搶險救援的需要。另一方面盡快制定和完善《區域性戰勤保障預案》,加強本省各支隊之間、各戰勤保障中心之間和支隊與戰勤保障中心之間的綜合性跨區域聯合作戰演習,以切實提高部隊的反應能力,確保“拉得出,打得贏”。此外,省級區域性戰勤保障中心選址盡可能靠近繞城公路入口以及城際高速公路入口,既有利于保護屬地城市,又有利于跨區域增援作戰。各區域性戰勤保障中心之間迅速形成“集中調度,彼此呼應,靈活機動,相互增援,協同保障”的有力局面,以達到滅火救援保障能力2小時覆蓋全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