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強應急救援體系建設。
1.健全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健全省、市、縣及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系。加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法制和工作機制建設,完善應急管理制度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建立健全自然災害預報預警聯合處置機制。建立各地區安全生產應急預警機制,及時發布地區安全生產預警信息。
2.加快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加快以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和市、縣(市、區)骨干救援隊伍為主要力量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到2015年,形成布局合理,救援范圍覆蓋全省,功能完善,由專業隊伍、輔助隊伍、志愿者隊伍構成的省、市、縣、企業四級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建立救援隊伍社會性服務補償機制,沒有建立專業救援隊伍的高危行業企業要與有資質的專業救援隊伍簽訂協議,鼓勵和引導各類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加強救援隊伍管理和保障工作機制建設,提高區域間骨干救援隊伍的組織、協調和跨區域聯合作戰能力。
3.加強應急管理和救援能力建設。建立省、市、縣三級安全生產預案報備制度,加強預案編制、評估和演練。建立完善企業安全生產動態監管及預警預報體系。完善全省安全生產應急平臺信息共享和指揮調度功能。加強應急救援科研能力、檢測檢驗能力和人才培養能力建設。加快應急救援關鍵裝備的配備,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和緊急配送體系。
(七)加強安全文化建設。
1.加強安全生產基礎教育。將安全防范知識納入國民教育范疇,建立完善學校專業教育、職業教育、企業教育和社會化教育相結合的安全知識教育培訓體系。在學齡前和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普及安全知識教育,將職業健康與生產安全教育作為職業技術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加強逃生自救技能訓練,提高全民安全素質。
2.創建安全發展社會環境。發揮媒體的宣傳和監督作用,加強安全生產宣傳和輿論監督,廣泛營造全社會“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氛圍。開展安全誠信企業創建活動,積極推進企業安全文化和安全社區建設,到2015年爭取國家級安全文化企業達到20家,省級安全文化企業保持在100家左右,國家級安全社區達到200個,省示范社區達到300家。推進“平安暢通縣區”、“平安漁業示范縣”、“平安農機示范縣”、“平安鄉鎮”、“平安校園”、“安全班組”等建設。
四、重點工程
(一)監管監察能力建設工程。完善省、市、縣三級安全監管部門基礎設施,補充配備現場監管執法裝備。推進安全生產科學研究、生產安全事故分析、職業安全檢測、危險化學品登記管理、安全標準化評估認證、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和使用)安全評估、安全教育培訓考核等技術和專業支撐體系建設。
(二)應急救援能力保障工程。依托省安委會有關單位,市、縣(市、區)和生產經營單位預測預警信息等資源,建立各類生產安全事故預警信息綜合發布系統。依托應急指揮平臺,建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調度系統。加強全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基礎設施設備建設,建立省級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基地和安全生產應急物資儲備庫。
(三)安全監管信息化工程。推進物聯網技術在安全監管領域的應用,以地理信息系統、衛星定位系統、射頻識別等技術為基礎,建設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運輸智能監控一體化系統和煙花爆竹流向管理系統。實施交通港口運輸安全監管系統、道路交通事故預警系統、海事部門專用監管信息系統、建筑施工作業場所遠程實時監管系統、特種設備安全動態監管系統等項目建設。
(四)非煤礦山專項治理工程。加強非煤礦山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重點實施地下礦山大型采空區事故隱患治理工程、水害隱患治理工程、通風隱患治理工程、露天采場邊坡及排土場事故隱患治理工程、尾礦庫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程、高含硫油氣井安全隱患治理工程。三等及以上尾礦庫全部實現在線監測,在露天礦山推廣應用高陡邊坡穩定性監測監控系統。實施地下礦山避險系統建設工程,建設完善監測監控系統、人員定位系統、緊急避險系統、壓風自救系統、供水施救系統、通信聯絡系統。
(五)危險化學品專項治理工程。實施化工生產裝置及儲存設施自動化改造工程,到2015年,涉及危險化工工藝的生產裝置設施全部建立有效、可靠的自動控制系統或安全儀表系統。實施危險化學品輸送管道排查治理工程,對危險化學品輸送管道,特別是穿越公共區域危險化學品輸送管道開展排查摸底,完善管道標志和警示標識,建立長期檔案,明確管理責任,加強巡線監管。實施大型儲罐區安全體系建設工程,健全安全運行和管理制度,完善罐區消防、電氣、防雷、防靜電設施和火災自動報警、電視監控系統,建立高效應急響應和快速滅火系統,在涉及多家企業(單位)的危險化學品大型儲罐區建立起統一的安全生產管理和應急保障系統。
(六)工商貿企業安全保障工程。在水泥行業建設純低溫余熱發電安全監控系統,在爐窯(玻璃熔窯和陶瓷企業煤氣發生爐)建設安全監控系統,在冶金企業煤氣危險區域安裝固定式一氧化碳監測報警裝置,煤氣管道使用防漏氣裝置,推動橋式起重機準確定位裝置、起重機吊鉤上下限位安全保護裝置和壓力機滑塊防墜落裝置在相關企業的安裝應用。
五、保障措施
(一)深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進一步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企業法人代表、主要負責人的責任。督導企業嚴格落實企業領導干部現場帶班制度,強化生產現場安全管理,完善企業安全管理機構,加強基層班組安全建設、安全技術更新改造和安全隱患治理,加大對事故企業負責人的責任追究和處罰力度,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行為。完善“黨委領導、政府監管、行業管理、企業負責、社會監督”的安全生產工作格局,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嚴格落實行政一把手負總責、班子成員“一崗雙責”的安全生產領導責任制,層層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進一步明確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和要求。充分發揮各級安委會綜合協調作用,全面落實行業主管部門的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和各級政府安全責任,加大安全生產工作的考核獎懲力度。
(二)完善安全生產政策保障。完善有利于安全生產的產業、財政、稅收、信貸政策。把安全生產納入民生工程,把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能力建設納入各級政府公共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增強各級財政的引導性投入。鼓勵和引導企業研發、采用先進適用的安全技術和產品,鼓勵安全生產適用技術和新裝備、新工藝、新標準的推廣應用。加強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制度建設,加快建立完善水上搜救獎勵與補償機制。加大安全科技投入,支持安全生產基礎性、公益性和關鍵技術的科研開發。健全完善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監督機制,提高安全生產費用提取下限標準,規范使用范圍。在高危行業領域企業推行全員安全風險抵押金制度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積極穩妥推進高危行業企業安全風險抵押金與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的銜接。鼓勵高等院校、職業學校逐年擴大采礦、機電、地質、通風、安全等相關專業人才的招生培養規模,加快培養高危行業專業人才和生產一線急需技能型人才。發揮產業政策導向和市場機制作用,加大對高危行業企業重組力度。支持有效消除重大安全隱患的技術改造和搬遷項目,限制安全水平低、保障能力差的項目建設。
(三)加強社會輿論監督。調動和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組織的監督作用,依法保障企業職工對安全生產的知情權、參與權與監督權,維護職工安全健康合法權益。健全安全生產信息公開和發布制度,發揮新聞媒體安全生產宣傳監督作用,加強安全生產重點工作的宣傳報道,對安全生產違法行為予以曝光。完善社會監督機制,拓寬和暢通安全生產社會監督渠道,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完善群眾舉報受理及獎勵制度,加大對舉報事項的查處力度。
(四)加強規劃實施、評估和考核。各級政府要將規劃實施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推進,統籌安全生產與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將安全生產目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體系。要對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以及重點工程進行細化分解,明確責任主體。要建立完善規劃實施情況監測評估制度,加強跟蹤分析,及時編制規劃實施進展情況分析評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