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重視新型職業危害預防。
——做好信息統計分析。2012年前,全省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要建立職業危害數據庫,要綜合相關部門提供的企業職業危害申報數據、職業病醫療機構體檢數據和技術服務機構檢測數據,分析并控制職業危害苗頭。對新出現的職業危害病狀要及時報上一級部門備案。
——建立信息溝通機制。每年定期組織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職業病防治機構及研究機構召開信息通報會,分析全省職業危害發展趨勢,提出新的科研方向。
——研究新的預防措施。建立職業危害防治科研基金,整合省內專業防治機構、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對新材料、新工藝帶來的新型職業危害開展科技攻關,推廣應用新的防護措施。
專欄8 職業危害防治主要工作(略)
(三)加強安全科技創新能力。
“科技興安”是本,“依法治安”是綱,“安全標準”是目。全省各級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科技對安全生產的支撐保障作用,加強財政資金對科技投入的引導,加強行政手段對先進適用技術與裝備的推動,建立“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科研機構參與”的產學研相結合的安全科技創新機制,以全面推進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為抓手,引領安全科技發展方向。
1.加快安全科技自主創新。
——開展關鍵性技術攻關。著力解決長期困擾我省安全生產重點領域的關鍵性技術瓶頸。重點開展物聯網技術在煤礦瓦斯與水患探測、重大危險源與尾礦庫監控預警、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應急救援智能指揮系統等方面的應用研究。
——健全地方性標準體系。按照企業本質化安全生產的要求,從企業安全設施(裝備)配置、作業人員行為、過程管理等方面綜合構建嚴格的地方性標準。對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事故應急救援、公共聚焦場所、職業危害等高危行業和重點領域尚無安全生產國家標準的部分,要加快制定地方性標準。重點加強對物聯網技術在安全生產領域應用的地方標準研究。研究制定監管監察執法地方性標準。
——重視前沿理論研究。積極開展安全生產領域典型災害事故致因機理及演化規律的理論研究[7],努力在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及政府監管機制上尋求符合省情的創新突破。
2.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與裝備。完善安全生產科技成果評估、鑒定、篩選和推廣機制,發布先進適用的安全生產技術和裝備推廣目錄。建立安全科技專項資金,支持關鍵性技術、裝備的研發、孵化和成果推廣。
專欄9 推廣先進適用技術裝備的重點領域(略)
3.促進安全產業發展。制訂安全產業發展規劃。發展安全裝備制造業,重點研制檢測監控、安全避險、安全防護、個人防護、災害監控、特種安全設施及應急救援等安全設備。優先發展工程項目安全風險管理、安全評估認證等咨詢服務業。規范和整頓技術服務市場秩序,健全專業服務機構誠信體系。到2015年,培育和發展1—2個安全產業示范園區、5—10家技術領先且管理規范的安全技術服務示范機構以及一批滿足市場急切需要的安全裝備制造企業,基本形成集安全產品孵化、生產制造、市場交易、融資租賃和倉儲物流于一體的安全產業鏈條。
4.建設安全科技支撐綜合示范基地。依托四川安全科技大廈,整合安全生產優勢科技資源,健全安全生產科技政策和投入機制,以重點實驗室建設為抓手,搭建科技研發、安全評價、檢測檢驗、職業危害檢測、安全培訓、應急培訓、咨詢服務等安全監管監察科技支撐平臺,并推動全省安全生產專業服務機構規范化發展。到2015年,建成“立足四川、輻射西部、影響全國”的安全生產科技支撐綜合示范基地。
5.加強安全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以安全生產相關科研事業單位、大專院校、重點骨干企業為平臺,做好高層次安全科技人才的引進工作,努力為引進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通過建設國家級和省部級安全生產重點實驗室,著力培養全省安全生產學科帶頭人,采取專家幫教、業務培訓、崗位交流、合作科研、掛職鍛煉等多種形式拓寬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渠道,加強安全生產相關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及博士、碩士、學士學位的授予點建設工作,加快現有科研事業單位的改革步伐,積極探索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方式,改革和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制度,積極營造有利于安全科技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
(四)完善政府安全監管監察和社會監督體系。
1.完善安全監管監察體系。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根據本行政區域內人口數量、企業數量、生產總值、產業和行業狀況等因素,建立健全適應當地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需要的監管機構和監察執法隊伍,進一步理順和明確執法職責和程序。各類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等工業項目集中區域及大型礦產資源基地要明確承擔安全監管職責的機構,納入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監管體系。
2.加強安全監管監察隊伍專業化建設。健全完善安全監管監察執法人員培訓、執法資格和考核等制度,建立以崗位職責為基礎的能力評價體系,嚴格對新進入安全執法隊伍人員的安全管理實踐能力考核。建立完善安全監管監察實訓體系,開展安全監管監察執法全員培訓。到2015年,全省各級安全監管監察執法人員執法資格培訓及持證上崗率達到100%,專題業務培訓覆蓋率達到100%。鼓勵執法人員通過考試取得注冊安全工程師資格。
3.改善安全監管監察執法工作條件。全省各級人民政府要嚴格落實國家的相關政策,推進安全監管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執法工作條件標準化建設,全面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執法裝備配置,進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到2015年,省、市、縣三級安全監管部門和各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達標率和裝備到位率全部達到100%。
4.創新安全監管監察方式。推行安全監管監察執法政務公開。開展企業事故風險等級評估,探索建立企業事故風險分級監管監察機制,提高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效率。建立隱患排查動態跟蹤和隱患整改效果評價制度,避免隱患治理工作流于形式[8]。建立事故調查司法鑒定輔助機制,提高事故處理的科學性和公正性。實施中小企業安全生產技術援助與服務示范工程。建立與企業信譽、項目核準、用地審批、證券融資、銀行貸款等方面掛鉤的安全生產約束機制。
5.加強社會輿論監督。全省各級人民政府要通過電話、網絡、信件等多渠道面向全社會接受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和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舉報,做到安全生產工作公開化、透明化。到2011年底,全省各級人民政府全面開通“12350”安全生產監督舉報電話,在政府門戶網站公開舉報信箱,并建立舉報限期辦結案制度。全省各級人民政府要制定《安全生產舉報獎勵辦法》,設立安全生產監督舉報獎勵基金,對經查實或認定的有效舉報進行獎勵。
專欄10 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執法能力建設主要工作(略)
(五)完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體系。
1.加強救援基地和隊伍建設。按照“響應及時、指揮科學、協調有序、救援高效、保障有力”的要求,加快建設“4611”救援基地及各級各類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建立礦山、危險化學品企業兼職應急救援隊伍,進一步完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體系,提高救援能力。建立救援隊伍社會性服務補償機制,推動沒有建立專職救援隊伍的高危行業企業與有資質的專業救援隊伍簽訂協議,充分發揮公安消防綜合應急救援隊伍的作用,鼓勵和引導各類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