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11 “4611”救援基地建設主要內容(略)
2.完善應急救援基礎條件。加強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平臺建設,確保國家、省、市(州)、縣(市、區)相關應急管理機構能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提高應急救援協調聯動、綜合處置的工作效率。各地必須按照安全生產工作實際需要配備應有的應急救援裝備。積極探索建立實物儲備與市場儲備相結合、生產能力儲備與技術儲備相結合、政府采購與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應急物資儲備方式,切實加強應急物質儲備。
3.加強應急預案管理、實訓演練和事故災后評估。按照制定、演練、改進的循環模式完善各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加強企業內部職工的應急狀態適應性培訓和演練,通過日常實訓演練提高預案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重視生產安全事故災難評估分析,為提高事故預防和救援能力、減少災害損失提供科學依據。從2012年開始,將年度演練納入安全生產目標考核指標體系,高危行業企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每年至少組織1次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演練。
專欄12 應急救援能力建設主要工作(略)
(六)完善企業安全生產約束體系。
1.嚴格企業安全準入許可。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市場準入制度,從源頭上杜絕企業安全隱患。把符合安全生產標準作為高危行業企業準入的前置條件,實行嚴格的安全標準核準制度。對企業新(改、擴)建工程項目,嚴格執行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嚴格安全生產行政審批程序,加強對安全生產行政許可企業的動態監管。建立完善煤礦、非煤礦山、建筑、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高危行業(領域)從業人員安全準入資格制度。對井工開采礦山,要將技術人員配備列入安全準入基本條件。
2.全面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鼓勵和引導我省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各類企業依據自身科技、人才、資金、管理等優勢參與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技術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特別要注重發揮大企業、大集團的核心作用,提升標準化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構建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主體,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為補充的相互配套、協調一致的四川安全生產標準化示范推廣體系,大力推進標準化建設,從制度上規范企業安全行為,通過崗位達標、專業達標、企業達標和行業達標,有序提升全省企業安全生產綜合水平和保障能力。煤礦要在2011年底前,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煙花爆竹生產和經營企業要在2012年底前,非煤礦山規模以上企業要在2013年底前[9],非煤礦山規模以下企業和交通運輸、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企業要在2015年前,實現達標。其他行業要積極制定行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細則,逐步有序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
3.建立企業安全生產誠信機制。建立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動態數據庫,健全企業及主要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安全生產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和失信懲戒制度。建立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公開和違法企業“黑名單”公示制度。建立國土資源、發展改革、財政、稅收、工商、銀行、證券、保險等部門與安全監管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處罰響應機制,對安全監管部門通報的嚴重違法企業應給予相應的制裁。
4.加大執法力度。全省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大對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并依據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從嚴查處,切實提高企業違法成本。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綜合監管、行業管理部門會同工商、司法等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嚴格執行打擊非法生產不力的責任追究制度。
(七)完善安全生產文化體系。
1.強化安全理念和意識。安全理念和意識是安全文化建設的基礎,政府要將安全理念納入各級、各類教育環節中,形成產品設計研發、生產作業、應急救援等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理念。政府、企業、員工要牢固樹立強烈的安全生產責任意識,要明確政府監管監察、企業主體和員工自律三者間各自的分工和責任,通過加強制度建設,促進全社會安全生產文化氛圍的提升。
2.加大安全文化宣傳力度。通過廣播、電視、網絡、報刊、中小學教材等多種媒介擴大安全生產宣傳覆蓋面,采取咨詢熱線、公益廣告、專題欄目、事故案例等多種形式豐富宣傳內容。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月”、“安康杯”競賽、安全生產知識競賽、安全文藝演出、安全示范崗、安全論壇等多種活動。
3.強化安全教育培訓。注重安全文化建設的意識教育和素質培訓工作,積極促進職業人群安全與健康。依托擬設置的四川安全職業技術學院(現為四川科技職工大學),加強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行業領域的安全相關專業學科建設,加大對安全生產緊缺性、技能性、應用性人才培養。建立健全企業從業人員和政府監管監察人員安全生產長效教育培訓機制,強化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職業危害防治知識培訓,推動實景和仿真培訓。推行安全生產考培分離制度,推動培訓師與現場工程師相結合的“雙師型”培訓模式,建立安全培訓質量考核與效果評價制度,進一步規范培訓行為。重視注冊安全工程師執業資格教育管理。加強對安全生產培訓機構的監管和規范,鼓勵大企業自辦培訓機構。到2015年,著力培育1—2家具有示范骨干作用、公益性的一級資質安全生產培訓機構。
4.積極開展安全社區建設。加強城市安全社區建設,深化企業主導型安全社區建設,積極探索和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下的農村安全社區建設。到2015年,全省建成1個國際安全社區和2個國家安全社區,市級城市主城區要實現省級安全社區全覆蓋。
專欄13 安全文化建設主要工作(略)
四、重點工程
(一)物聯網化的安全生產綜合監管監察系統工程。結合國家安全生產信息系統(“金安”)二期工程建設,通過應用物聯網技術,完善覆蓋全省各級安全監管、煤礦安全監察和應急救援機構的信息網絡與基礎數據庫。建設省、市、縣、企業四級安全生產綜合監管監察系統,進行全省統一的系統軟件開發及維護,重點建設高危行業企業、職業危害嚴重企業、重大危險源等實時監控、預警平臺,政府監管監察業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應急救援指揮平臺,安全生產數據信息中心。其中,政府監管監察業務信息平臺主要是建立執法標準、執法案例、執法檔案等功能模塊,方便業務交流和信息查詢,實現日常業務管理信息化處理,提高信息資源共享利用效率,推進全省各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信息互聯互通。應急救援指揮平臺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建立省、市、縣、企業四級安全生產監測預警平臺,實現對井工開采礦井、大型電廠灰渣庫、職業危害嚴重的作業場所、尾礦庫等重大危險源進行實時監測;二是建立應急隊伍、物資儲備、專家資源等各類數據庫,形成一套較完整的應急救援指揮平臺數據庫支撐系統。逐步形成與其他部門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數據庫信息共享機制,滿足救援指揮數據信息的需求[10]。加強數據庫系統的日常維護管理,及時更新數據信息,保證數據的時效性;三是建立具有情景模擬分析、數據查詢、輔助決策、應急指揮和總結評估等功能的分級決策指揮系統。嚴格執行國家和省統一的技術標準和格式要求,確保實現與國家及省政府應急指揮中心、省直相關部門和各市(州)、縣(市、區)應急指揮平臺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安全生產數據信息中心是著力為安全生產綜合監管監察系統提供后臺支撐和服務,主要建設海量數據存儲系統、應用軟件系統、安全防入侵系統、網絡接入系統、服務器系統和中心機房。
(二)監管監察部門基礎設施與裝備配備標準化建設工程。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根據國家相關標準,結合區域特征,在全省各級安全監管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中深入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和裝備配備標準化建設工程,為安全生產日常監管監察和行政執法提供專業化基礎保障。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加快事故鑒定與分析用房、執法專用設備保管用房、安全生產投訴舉報受理業務用房、執法人員交流用房、執法人員素質拓展用房、檢修維護、信息控制、應急值守、指揮處置等辦公、業務和保障服務用房建設。在裝備配備標準化建設中,進一步完善監管監察業務用車、應急搶險指揮車、調查取證工具、現場檢測設備、個體防護用品和衛星通信設備等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