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主要任務
(一)完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規章、制度體系
結合自治區實際,加強自治區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法制建設,研究制定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管理、救援資源管理、信息管理、隊伍建設、培訓教育等配套規章規程制度,形成科學、系統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規章、制度體系。制定實施《自治區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辦法》、《自治區安全生產應急演練工作規范》、《自治區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等法規標準。積極落實應急救援體系運行經費保障、救援隊伍社會性服務補償標準、救援隊員津補貼、撫恤和退出補助等制度,健全法律法規貫徹執行的配套制度。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要求,探索推動各級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建設的方法與機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發揮其綜合監管和事故救援指揮、指導、協調作用。進一步完善自治區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機構建設;加強地(州、市)、重點縣(市、區)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建設,實現各級安全生產應急機構、編制、職責、人員、經費“五落實”,并進行必要的裝備配備,提高應急管理工作能力;落實非重點縣(市)安全生產應急工作專人負責制,并逐步延伸到街道、鄉鎮等基層政府和組織。推動中央企業及自治區屬大中型企業全部建立健全應急機構;推動高危行業企業設置或指定安全生產應急工作辦事機構,配備專職應急工作人員,具體負責本企業安全生產應急工作;推動其他各類企業或行業確定機構或人員負責安全生產應急工作。
(三)理順和完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與指揮協調機制
按照《自治區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救援預案》要求,完善自治區級有關部門間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和應急救援協調聯動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安全生產應急值守和信息報告制度,充分發揮應急平臺的作用,提高應急工作效率;建立和完善疆內區域間協同應對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聯動機制;建立自治區應急救援力量投送長效機制;建立與氣象、電力、通訊、醫療、特種設備等應急救援機構的協調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各級安全生產應急指揮機構與有關應急救援隊伍之間的日常工作機制。
(四)加強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建設
爭取將礦山、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納入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根據各地區礦山、危險化學品企業分布情況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統籌規劃,加大資金、政策支持力度。推動礦山、化工園區、油氣田、危險化學品等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骨干隊伍和應急救援裝備建設。偏遠地區非煤礦山依托企業建立自治區級骨干應急救援隊伍;高危行業企業組建專職應急救援隊伍或者配備專職應急救援人員;礦產資源富集區、開采企業聚集區,建立三級資質以上礦山救護隊伍,規模較小的非煤礦山企業成立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并取得四級資質,或與專業隊伍簽訂應急救援協議。依托中央駐疆和自治區大中型企業應急救援隊伍,增強輻射救援能力。積極鼓勵和引導各類專業力量參與應急救援,成為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的有益補充。重點補充完善危險化學品、油氣田、非煤礦山救援隊伍應對重特大事故救援任務所需要的救援車輛、搶險救援裝備、監測偵檢設備、通信指揮設備、個人防護裝備、后勤保障設備等裝備器材;提升人員素質與專業能力,加強日常訓練與考核,搞好應急演練比武,提高實戰技能;鼓勵一專多能、平戰結合,充分發揮救援隊伍在預防性檢查、預案編制、應急培訓等事故防范和日常應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五)規范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編制與管理工作
制定和完善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安全生產應急預案;開展重大危險源、高風險生產過程的信息普查,加強對現有重大危險源數據庫的管理,所有重大危險源和重點工作崗位全部具有專項應急預案或現場處置方案。加強預案管理,規范預案編制過程,細化操作程序,適時修訂完善應急預案,提高預案質量,組織專家進行評審或論證。建立健全預案數據庫,摸清各類安全生產應急預案、隊伍和資源情況,加強安全生產預案審查與備案,促進與政府預案或相關預案相互銜接。制定應急預案演練管理辦法,規范應急演練工作;加強預案培訓與演練,開展應急預案演練評估,不斷完善部門、企業預案,增強可操作性;針對各類事故情景,組織編制各類事故應急處置方案,做到應急處置方案演練常態化。
(六)加快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宣傳教育與培訓體系建設
將應急管理納入安全生產宣傳教育與培訓規劃,將應急管理培訓納入安全生產執法人員培訓、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及國民素質教育培訓內容。加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人員培訓,制定培訓規劃和考核標準,統一安排部署,統一檢查考核,切實增強全民的安全生產應急意識,提高廣大干部群眾預防與應對事故災難的能力。面向高危行業從業人員和社會公眾,開展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宣傳教育,普及應急救援知識。充分利用各級政府、大型企業現有的應急救援培訓資源,對應急救援培訓系統進行必要的裝備設施補充與完善。通過建立自治區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宣傳教育與培訓基地、各相應專業應急宣傳教育與培訓基地,實現定期對各級安全生產應急協調指揮機構管理人員、指揮協調人員以及各級救援隊伍指戰員的宣傳教育與培訓。將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宣傳列入“五進”行動和“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科技周”、“安全生產天山行”、“保護生命、安全出行”、“安康杯”、“青年安全示范崗”等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活動及創新安全生產宣傳工作方式的一項重要內容,不斷提高和增強廣大人民群眾應急救援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七)加強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支撐保障能力建設
加快應急救援技術現代化、集成化、信息化建設。完善自治區安全生產應急平臺建設,加強地(州、市)、重點縣(市、區)、有關部門、中央企業、高危行業領域應急平臺和現場移動應急保障平臺建設,實現自治區與地(州、市)、縣(市、區)安全生產應急平臺互聯互通及與政府應急平臺對接,加強指揮、協調、輔助決策等功能。加強應急救援科研能力、檢測檢驗能力、人才培養能力等建設,促進應急救援關鍵技術、救援裝備研發和應用以及安全產業園區建設。加快區域應急救援隊伍大型救援裝備的儲備和合理布局,建立安全生產應急物資儲備制度和調運機制,指定有關企業、單位儲備必要的物資裝備和生產能力,形成多層次的應急救援物資儲備。以金屬非金屬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高危行業領域為重點,優先推廣應用緊急避險、應急救援、逃生報警、逃生路線標識等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強制淘汰不適應救援需要、不符合相關標準、性能不高、損害救援人員身體健康的落后救援技術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