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學校應急教育
由于地震、海嘯等各種自然災害發生頻繁,日本政府高度重視應急教育,建立了完善的學校應急教育體系,在學校重點開展應急課程、訓練和演練等項目。根據2005年1月日本文部科學省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日本所有的5.4萬所學校中,有67%的學校每年組織學生進行防范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訓練。日本通過教育規劃、教材編寫、課時安排等多種手段不斷加強學校應急教育。在教育規劃上,日本文部科學省在學習指導綱要中明確規定在幼兒園、小學、中學以及特殊學校中開展防災教育;在教材編寫上,根據本地區的突發事件特點,日本各都道府縣教育委員會基本上都會編寫《危機管理和應對手冊》或《防災教育指導資料》等教材,用于指導轄區內各類學校開展應急教育;在課時安排上,日本各類學校規定要保證適當充分的課時。例如,在小學階段與應急有關的課程約有40個課時,主要分布在國文、地理、歷史與自然等課程中。
2.美國社區應急培訓
由于認識到專業救援力量的局限性,美國政府于1985年首次成立社區應急反應隊(Community Emergency Response Team,CERT),主要用于培訓居民的應急知識與技能,提高居民預防與應對突發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1993年美國聯邦應急管理署(FEMA)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廣該項目。社區應急反應隊主要由市民、私人雇員和政府雇員等普通民眾組成,其主要職責是脅助第一響應者,為受害者提供醫療急救服務,組織現場志愿者與民眾參與救援等。培訓總學時為20個課時,通常需要花費7周時間學習,每周利用一次晚上時間集中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是災害準備、滅火、醫療急救、搜索、營救、災難心理等項目。培訓地點通常就在社區范圍內,由取得相應資質的第一響應者培訓團隊負責授課。培訓結束并考試合格以后,參與者可以獲得結業證書和徽章。
3.德國應急志愿者培訓
德國志愿者體系發達,志愿者是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在人數上遠多于職業救援人員。在德國8200萬人口中,從事應急救援的志愿者有180萬人,其中消防志愿者有130萬人。以德國聯邦技術救援署(THW)為例,成立于1950年9月的THW,主要負責組織、教育與培訓民眾參與應急救援工作,在全國設有8個跨州協會、66個跨縣市區域辦公室和668個地方技術救援小組,擁有800余人專職雇員和8萬名應急志愿者。THW通過設在諾伊豪森、霍亞的兩所培訓學院以及遍布全國的地方技術救援小組,組織志愿者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定位、泵水、橋梁、供餐、照明、爆破、凈水等專業救援技能。志愿者必須接受基礎培訓、專業培訓和特殊培訓三級培訓。培訓時間共75個單元,每個單元45分鐘。培訓的內容和方式標準規范。培訓結束以后要參加考核,考核合格者才有資格擔任聯邦技術救援署的志愿者。
四、完善我國公眾應急培訓的政策建議
目前我國應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需要樹立公眾應急培訓科學理念,加陜建設公眾應急培訓體系,切實提高公眾自救互救能力。
1.制訂與規范公眾應急培訓標準與教學大綱
組織民政、衛生、消防、地震、安監等部門專業力量,按照分門別類的原則,抓緊研究制訂公眾應急培訓標準與教學大綱,建立公眾應急培訓考核制度,實現公眾應急培訓的分級化、標準化與模塊化。在此基礎之上,圍繞火災、洪水、地震、交通事故、傳染病等常見與重點突發事件,編寫培訓教材,以科學指導各行業與機構開展公眾應急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