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
“十二五”時期是山西省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性調整和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的重要時期,為使安全生產工作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和新特點,做到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根據《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發〔2010〕23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晉政發〔2010〕24號)精神,制訂本規劃。
一、現狀與形勢
(一)“十一五”期間安全生產工作主要成效。
“十一五”時期,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安全生產,把安全發展的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在全省經濟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實施重大調整的同時,多措并舉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全省各級政府、部門及企業共同努力,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安全生產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安全生產形勢明顯好轉。
1.安全生產法制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十一五”期間,先后頒布實施了《山西省安全生產條例》、《山西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辦法》(省政府令第184號)等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以及《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推進安全發展的意見》(晉發〔2009〕17號)、《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發〔2010〕23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晉政發〔2010〕24號);建立健全了安全生產十項制度,制定實施了12個重點行業118條安全生產規定等一系列安全生產政策措施,全省安全生產法規體系基本形成。
2.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及監管責任逐步落實。通過持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認真排查治理隱患,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實施法定代表人安全承諾制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同時,全方位加強安全生產領導力量,將安全生產作為各級各部門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并實行“一票否決制”,嚴肅追究安全生產責任,強化安全監管職責,提高安全監管效能,落實政府安全監管主體責任。
3.企業安全生產保障能力明顯提高。全省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淘汰安全沒有保障的企業和落后產能。煙花爆竹企業全部退出生產領域,實施煤炭資源整合煤礦兼并重組治本之策,關閉安全生產水平低、安全無保障的小金屬與非金屬礦山企業、小化工企業和尾礦庫,從根本上提高了企業安全生產保障能力。
4.執法監管體系、機制建設得到強化。全省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執法、治理和宣傳教育行動,加強安全生產法制體制機制、安全保障能力和監管隊伍建設,省、市、縣三級執法體系、重大危險源監管體系、應急救援體系、科技支撐體系和社會監督體系以及安全監管機制進一步完善。通過改革創新,不斷加強安全生產的組織保證、制度保證、技術保證、人才保證、管理保證、措施保證、紀律保證和體制保證,開創了切合我省實際的安全發展新路。
5.安全生產“十一五”規劃指標全面完成。經過五年不懈努力,至“十一五”末(2010年底),反映全省安全發展狀況的四項安全生產主要指標均大幅下降,各類事故死亡人數、重特大事故起數分別比2005年下降38%和80%,各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狀況持續明顯好轉,特別是煤礦安全生產水平大幅度提高,2010年煤礦百萬噸死亡率下降到0.188,僅占全國平均水平的1/4,居于國內領先水平。
專欄1安全生產“十一五”規劃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相對指標2005年2010年2010年比
2005年降幅
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1.090.30871.7%
工礦商貿就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7.43.0458.9%
煤礦百萬噸死亡率0.9020.18879.2%
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10.795.7247%
(二)“十二五”時期安全生產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加快轉型發展、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安全生產面臨許多機遇和有利條件: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良好環境為進一步做好安全生產工作提供了根本保證;二是全面實施轉型跨越發展,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深入,為解決深層次、結構性安全生產問題創造了有利條件;三是“十一五”期間安全生產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可貴,為“十二五”期間全省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穩定好轉奠定了良好基礎。
同時,“十二五”時期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轉型跨越發展的形勢下,我省將處于工業化躍升期、城鎮化加速期、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期,也使安全生產事故進入相對“易發期”,安全生產既要妥善解決長期積累的問題,又要積極應對新情況、新挑戰:一是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事故總量仍然較大,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仍然屢禁不止;職業危害較為嚴重。二是安全生產基礎依然薄弱。由于我省特定的產業結構,采掘、重化工、冶煉等高危行業所占比重過大,經濟增長方式粗放;部分企業生產工藝技術落后、設備老化陳舊、安全管理水平低、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差,影響和制約安全生產的深層次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實現安全發展、安全生產在一些行業(領域)壓力大,任務艱巨。三是安全監管及應急救援能力亟待提升。各級安全監管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裝備配備不足;安全生產技術研究、培訓、宣傳教育等專業支撐機構力量薄弱;全省安全生產信息網絡系統、應急救援指揮系統及應急搶險資源配置等安全生產監管能力建設水平與安全生產發展的需求差距較大。四是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安全健康權益面臨新的考驗。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全社會對安全生產的期望不斷提高,廣大從業人員對自身生命健康權益的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對安全監管效能、事故災難應對處置能力、安全文化建設等安全生產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安全生產工作的壓力進一步加大,工作任務仍然艱巨而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