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強化事故災難類突發事件預防處置能力
(一)提高監測預警能力。
——完善高瓦斯煤礦及瓦斯突出煤礦、重大水害危險煤礦、危化品生產和儲運、尾礦庫等重大危險源和重要生產場(區)遠程視頻監控、數據傳輸、安全管理功能,對各地區、各行業(領域)重大危險源情況建立分級分類管理制度,落實綜合防范和處置措施,實行動態監控。
——加強公路水路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建設,強化對內河航道、碼頭作業區、客運站、貨物堆場、油庫、危險品倉庫等運行情況的監控監測。完善高速公路、重要干線公路、重點客貨運輸站場日常監控設施建設,加強對危險品運輸車輛、長途客運車輛的監控。推進城市客運(換乘)樞紐、公共汽車、軌道交通日常運行狀態和突發事件監測監控系統建設。
——加強重點核設施、重點水電工程、重大油氣輸送管道、重大油氣儲運設施、重要水上航道、航空港口、危化品泄漏引發的污染、大面積停電事故、重要鐵路干線、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地鐵、超(特)高壓輸變電工程、油氣井、大型橋梁、重要通信樞紐、支付清算系統等關鍵基礎設施的監測監控。各地、各有關部門定期進行風險分析、脆弱性評估,落實保護措施,提高設施抗風險能力。
——完善飲用水水源和環境安全預警制度,新增一批監測預警點,全省環境保護重點城市主要集中水源地實現水質安全預警監測;加強水質監測站點建設,力爭省內重要河流地級市交界斷面和大型水庫實現水質監測;加強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自動化監測能力建設,全省所有地級城市和50%以上的縣城實現空氣質量自動化監測;加強生態環境監控和污染源自動在線監控,所有列入污染源自動監控的排污單位按照有關標準裝備自動監控系統。
(二)提高安全生產綜合治理能力。
——深化煤礦瓦斯綜合治理,推動示范礦井建設。深化煤礦水害綜合治理,在全省所有煤礦建立礦井地質圖紙電子檔案,做到圖紙與井下實際情況動態相符。積極支持煤炭行業實施產業升級、安全改造和兼并重組,大力推進安全高效礦井建設,堅決淘汰不符合產業政策規定的落后產能,全面關閉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礦井。
——深入開展創建“平安暢通縣市”活動。繼續實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完善道路標志標線、防撞護欄護墩等安全設施。“十二五”時期,加大全省公路安全隱患路段波形護欄或帶鋼筋的防撞墻建設力度,實現全省旅游景區的安全隱患路段全部安裝安全防護設施,全省縣級以上公路安全隱患路段完成波形護欄或帶鋼筋的防撞墻建設。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推進城鄉道路安全監管一體化。全面實行車輛運行動態監管,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道路運輸專用車輛,旅游包車、三類以上班線客車、校車全部安裝使用符合國家標準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GPS系統。
——全面加強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建筑施工、消防火災、民爆器材、軌道交通、民用航空、電力、水利、特種設備、農業機械以及城市燃氣管線等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基礎工作。到2015年,所有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完成危險工序機械化改造,未改造企業予以淘汰;危險性較大的鐵路與公路平交道口全部完成改造;安全生產重點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企業實現標準化建設。新設立的化工建設項目一律“進入園區”,化工經營企業逐步進入專業市場。
(三)提高事故災難應急救援處置能力。
——依托大型國有企業專業應急隊伍,通過增配大型、特種救援救生裝備,建立安全生產區域性專業救援隊伍。加強國家礦山救援芙蓉基地等4個國家級專業救援基地、內江等6個區域性綜合救援示范基地以及省級綜合性救援實訓演練基地、省級綜合性礦山排水基地建設,充實專業隊伍,增加裝備配置,完善物資儲備,強化實訓管理,提高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的快速反應和現場處置能力。
——進一步提高危險貨物應急救援技術裝備水平和救援能力,結合路網規模、結構和地域特點,加快公路應急隊伍、物資儲備和救援基地建設。加快川南、川東兩個片區水上救援排水基地、重點水域應急物資儲備庫點和救助基地建設,提高水上搜救能力和水上危化品運輸事故應急處置能力。指導公共交通企業、軌道交通運營企業組建由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應急搶險隊伍,及時搶修故障運營車輛、軌道交通設施。
——加強省、市(州)和重點縣(市、區)環境污染監測和專業救援隊伍建設,配備必要的專業檢驗監測裝備,增加專業應急物資儲備,提高突發環境事件現場應急監測、評估和處置能力。依托有關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醫療機構、輻射監測機構、駐川防化部隊、武警工化救援分隊,建立防生化、防核與輻射應急專業救援隊伍。
——建立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的協同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和公安消防等其他應急救援隊伍的作用,提高協同應對、綜合處置能力。建立安全生產專業救援隊伍社會性服務補償機制,鼓勵引導各類社會力量參與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
——按照《應對法》的規定,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委局,妥善處置鐵路、民航等事故,做好后勤保障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