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投入和經費保障制度與財政政策
拓寬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投入渠道,形成國家、地方政府、企業及全社會多元化的投入機制。通過爭取重點項目立項,建立應急救援基金、救援隊伍有償服務、救援設備器材租賃等制度,研究制定并協調出臺應急管理和救援相關財政政策,鼓勵企業和社會投資等方式,解決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和運行經費問題。建立專項獎勵基金對在生產安全事故救援中做出積極貢獻的企業救援隊伍、社會救援力量進行表彰獎勵。
(三)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應急能力建設標準與規范
研究制定安全生產相關應急能力建設標準、規范及評估方法,明確應急能力建設需求分析、項目規劃與實施、資源配置、培訓演練、改進提高等全過程的管理要求,逐步建立并完善應急能力持續改進的機制;基于對各級各類風險的分析進行應急能力的布局規劃,盡量避免出現能力缺失或重復建設等現象;通過標準規范的制定與實施,促進各類應急救援隊伍、應急物資儲備、應急平臺等的規范化建設和發展。
(四)加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的科技支撐與人才培養
鼓勵和支持科研單位、高等院校與企業加強合作,聯合研發應急救援新技術、新裝備,建立應急產業基地。搞好先進適用技術、裝備的推廣和應用,在化工企業推行重大危險源自動監控技術,在礦山推廣井下救生艙等避險設施,努力提高應急救援科技含量。在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控方面,建設有示范引領作用的項目。加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引進和激勵機制建設;指導督促各區縣、各有關部門、各類生產經營單位根據實際情況需要,分行業領域建立專家庫,充分尊重和發揮專家的作用,為應急管理和應急救援工作提供技術指導和智力支持。
(五)加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的國際與省市交流、合作
進一步加強與國外和兄弟省市在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他們成功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模式和經驗,指導我市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加強應急管理對外技術交流與人員培訓,提高我市應急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應急能力。加強應急管理科技信息交流,跟蹤國際及兄弟省市應急管理與應急救援科技發展前沿動向,努力將我市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達到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的先進水平。